作者專頁
第1頁 , 共5頁 45 記錄 | 下一頁 > | |
侯萬雲
又名侯思傑。曾是《70》份子。當過雜誌編輯,做過電影工作,寫過小說。《1970s:不為懷舊的文化政治重訪》作者。江瓊珠
江瓊珠,文字及紀錄片工作者。出版策劃人。 紀錄片作品:《姊姊妹妹和紫藤》(2005)、《她的反世貿》(2006)、《Why馬國明? Why Benjamin?》(2006)、《革命‧女》(2008)、《就是一場馬拉松》(2010)、《菜園花花之愈抗爭愈美麗》(2012)及《張先生搞出版,持續靠左》(2013)及《我們總是讀西西》(2014)。 文字創作:《個人就是政治》、《回到一個叫家的地方》(散文);《從米蘭到鑽石山》、《...鄭楚雄
鄭楚雄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。長期從事文教工作,亦曾為報章專欄寫作,題材範圍包括文學、文化、政治、教育等。歷來編輯出版多本論文專著,關於文化有《中國文選》、《困學集》、《題解中國文化專題》及《細說中國文化》;關於政治有《過渡期香港政論文輯》;關於教育有《在教改的前沿上》、《教場觀隅錄》、《那年那月、教育大事件》及《教學論爭、記錄在案》等。林壽康
林壽康,退休大律師,曾任職中學教師。近年主力在專上院校講授香港法律,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客座副教授,任教教育文憑班法律課。余惠萍
余惠萍,中文大學教育博士,資深中學教師,曾長期參與教協會及專業操守議會工作,現為師訓機構導師,致力在教育專業推行法律教育。江紹祺
江紹祺Travis Kong,英國University of Essex社會學碩士及博士,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,並擔任「媒體、文化及創意城市」碩士課程主任。江博士長期從事性/別、媒體及文化研究。透過分析及檢討西方社會學當代理論,研究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同性戀、性產業以及性文化等社會現象,從而探究華人的性、性別、欲望、身份認同及親密關係等議題,找出符合本土的論述。主要著作有 Chinese Male Homosexualities: Mem...盧敬華
五十後記者,童年已目睹左派群眾與警察對峙,嗅過催淚彈味。小學已聽同學熱論中共長征是走路,曾為中華民國被驅出聯合國而悲憤,亦短暫跟外國革命毛派過從甚密。不善辭令,卻愛「思考」個人與集體、家鄉與國土、在地與國際。無一技之長,卻當了二十多年記者。行將活了一個甲子,依然相信「歷史是人民寫」的,故與眾多博客一起履行人民責任,發聲發聲。以往著作︰《深水埗男孩公寓》邵家臻
邵家臻,佔中十士、金鐘大台咪手、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、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。著作25本,近作為《性教育是咁的》(2013)、《感情缺失:香港情緒學》(2012)、《感情用事:關於好戲量十年》(2012)、《指罵詞彙裡的八十前後》(2011)。尖叫
許多人以為女孩子是平白無事的大呼小叫,那可真的錯得厲害,我們的親身經驗就告訴我們:好女孩都不會叫!雖然我們都還未至於是「靜宜」般的純情乖巧好女孩,但或許我們一直都太介意被視作「不正常」,又或是沒膽量搞徹底顛覆,我們就是不敢太過叛離「大隊」,不敢放聲尖叫,向別人,向自己,叫出自己的感受、愛恨、慾望、矛盾、憤怒……也真的太壓抑了吧?!做個爛好女孩有屁用!是以為自己起這樣的一個名字,從今起鼓勵自己好好的叫。想叫想哭想笑?那就高聲叫...
第1頁 , 共5頁 45 記錄 | 下一頁 > | |